腾讯新闻赞同青年“啃老”?“全职儿女”新职业解决失业问题?

短述:近日,腾讯新闻旗下原创栏目、以负能量角度看待问题出名的“新闻哥”,发了一篇长文,“没班上的00后开始当全职儿女,在家做饭拖地月入4000”,不但引起网友热议,“新闻哥”还以各种观点表示对“全职儿女”的赞同。

这篇文章开头指出,“你得承认,这届年轻人在上一种很新的班。全职儿女,顾名思义就是给父母打工。和全职奶爸、全职妈妈不同,他们主打的就是一个陪伴,提供的是情绪价值。”

图片素材来自腾讯“新闻哥”

有网友提问,孩子在家做“全职儿女”是变相“啃老”,要不要继续逼他闯一下?“新闻哥”回答说,展望了一下他孩子不啃老的未来,发现“还不如不展望”。种种充满负能量的言论,迷惑了广大网友,似乎跟中国政府基调不太一样?是在倡导青年“躺平”吗?

官媒曾发文批评“躺平”,宣称“躺平,勤者不甘,勇者不屑,智者不法,强者不为”,是“精神上的鸦片”,重视青年工作的习总书记也不断强调,青年“要实学实干,埋头苦干”,“新闻哥”这番操作,是“跟党硬着干”?

图片素材来自腾讯“新闻哥”
网友认为,在家啃老无非添双碗筷,出门奋斗却要掏空六个钱包,怎么看都不划算。
图片素材来自腾讯“新闻哥”
还有网友讽刺,我想做全职社会主义接班人,一直在等组织的安排。
图片素材来自腾讯“新闻哥”

这篇文章还讽刺了“全职儿女”不用“内卷”,不用“996”,“包吃包住还有五险一金”,“未婚未育求职者十分满足”,“孩子完美解决了就业问题”,并直指当前的就业环境,“实在不够友好,一份正常的工作,不是想找就能找到”。本网摘录“新闻哥”更多支持“全职儿女”的论调:

讲真,对于全职儿女这一群体,哥这个过来人的羡慕大过于批判。和好吃懒做、只会伸手要票子的“传统啃老”不同,他们是需要满足父母的很多要求、承担部分家庭劳动的。虽然寄居在家,却也有相应的付出。

图片素材来自腾讯“新闻哥”

买菜、煮饭、洗衣、拖地。力所能及的家务活,他们都包圆了,做的还不比住家保姆差。同时还没忘记自己的主线任务是考研、考公、找工作。时刻保持学习的态度和刷题的热情。

当子女变成员工,父母进化为大boss,他们也时刻提醒自己现在的身份。有网友说:“全职儿女的相亲相当于商务洽谈,参与多次相亲就是忙于应酬。”每天坚持给父母打一个小时的电话,那都是基本的职业素养。

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。积极展示自己九年义务教育+三年高中冲刺+四年大学生涯积累下来的专业技能。学财务的,帮助家中的财政大使砍掉家庭额外开支,节约运营成本。学体育的,跑腿买大桶油、大袋米,既欣慰了父母,又锻炼了肱二头肌。学美术的,更是可以在家给父母画饼。

对独生子女来说,这份工作不用大小周内卷,也不必996加班。虽然工资全靠吃回扣,但是包吃包住,还有五险一金。未婚未育的求职者表示十分满足,唯一的缺点,可能就是开不了实习证明。父母有吃有喝、有人照顾,孩子也完美解决了就业问题。

有网友声称“找到最合适的职业”。
图片素材来自腾讯“新闻哥”

虽说是把以前常见的角色分工完全颠倒了,但也算搭配得当。看起来一切都是那么的完美,除了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焦虑,和难以避免的外界眼光。人是社会的产物,长时间不去上班、不跟其他人员打交道,很容易和社会脱节。这话没错,但忽略了一个本质的问题:

当前的就业环境,实在不够友好,一份正常的工作,不是想找就能找到。疫情冲击、国际动荡、政策调整……种种因素的影响,让这群社会新人尚未毕业就失业、没到中年就遭裁员。

十个名牌大学生,争一个大厂的接待岗。
图片素材来自腾讯“新闻哥”
出去奋斗一个月,差点交不起房租水电通勤费,说是贷款打工都不为过。
图片素材来自腾讯“新闻哥”
既然外面的工资还不够父母请保姆的,那不如跳过中间商,直接当保姆。
图片素材来自腾讯“新闻哥”

我们不得不承认,在目前竞争激烈到卷出火星的情况下,大学生的含金量已经不高了。正如前一阵火的“孔乙己文学”。当以前高不可攀的名校毕业生开始向下兼容时,普通大学生的学历,就已经不再是敲门砖,而是沉重的包袱了。少年们还未配妥剑,出门就已是刀光剑影。卷输的年轻人没想到,本是用自嘲的方式排解生活压力,还会遭到无数谴责和白眼。

无奈当起“全职儿女”的他们,自然有压抑有不安,他们也希望能实现自己的价值。但找到下家之前,还得在家接受父母的精神洗礼。内忧外患下,并不是简单的一句“眼高手低、吃不了苦”能概括的。

图片素材来自腾讯“新闻哥”

确实,保守、求稳成了青年一代的新趋势。但这不是贬义的,相反,哥觉得很务实。要是在外面找不到好工作,父母愿意养着,自己也没闲着,那哥也愿意回家呆着。啃老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把啃老作为一种逃避生活的方式。家里有条件的,“全职儿女”当一辈子也无所谓,没条件的,让自己歇歇喘口气,也不是什么大罪。

%d 博主赞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