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白浪费三年!冯子健透露中国疫苗几乎不防感染!

短述: 12月6日,国家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在清华大学的一场讲座表示,“疫苗防感染非常差,几乎不防感染”,“疫情回落后可能80-90%都会感染,我们要面对这样的现实”。有网友表示,“这印证了西方防疫专家对中国防疫措施的评估:中国白白浪费了三年可以防疫的时间,没有使用西方更有效的疫苗,没有加强对老年人的疫苗注射,三年时间完全浪费在测核酸、扫码、封城上”。

国家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
圖片素材來自香港01

一篇题为《以下是国家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今天(2022.12.6)在清华大学的讲座内容》,于12月7日流传于微信朋友圈、各大微信群。全文如下:

1.这个病毒要阻隔传播,只能采取对民众生活非常有影响的静默这些手段。

2.现在各地都放大了20条的要求,抢跑的多。

3.后面政策会有非常大的放开,原打算靠疫苗等等加强了身体抵抗病毒能力再放开,现在看不太行,只好放了。

4.疫苗防感染非常差,几乎不防感染,打疫苗跟感染过一次获得的免疫能力差不多;但对重症保护很好。

5.会经历大范围的温和的加强的感染,也就是打过疫苗的也会得,得过以后免疫就加强了。

6.目前要给3岁以下、80岁以上加强接种疫苗力度。

7.大范围感染过后,病毒会逐渐钝化了,经历广泛流行后变成常见疾病,至于流行高峰会怎么分布,每年一次还是每年几次,地区性还是全国性,都无从预料,但肯定是要做适应性的共存。

8.政策不管是小步走还是做更大幅度调整,一定难以避免的经历一次很强的疫情的过程,放开后第一波疫情冲击一定会到来,到来的速度和政策调整前所在地区感染者人数、即种子人数有很大关系。

9.每个地区都会或早或晚的经历,春节人口流动可能会加快传播速度。

10.60%左右的人会被感染,累计感染率,疫情回落后可能80-90%都会感染,我们要面对这样的现实。

11.这是难以避免的,如果不想感染规模这么快发生,可能会采取压制措施,不能采取封控或隔离,做不到也没必要,采取的压峰措施主要是增加距离,减少人员聚集性和流动,比如减少堂食、娱乐活动、会议会展,鼓励居家办公,大型商业设施限流或关闭,必要时会采取,一周两周的,不会太久,减轻对医疗系统压力。

12.要把医疗系统的医疗秩序准备和运筹好,疾控就没啥压力了。要做医疗服务流程等等的准备,培训医护人员快速甄别诊断和治疗,减少医护人员感染造成的压力。

13.要加快接种进程,还没接种的赶快,非常紧迫的事项,特别是高龄老人,慢性病和严重慢性病的老年人,尽快接种,对于降低高危老人发生严重疾病风险的效果非常显著,2针或3针后,感染后需要住院的风险降低10倍。

14.政策不会回到原来,因为希望疫情高峰快点来,战线不要太长,避免医疗系统持续过载,快速过峰和医疗过载要求得一个平衡。

15.这个过程中使自己不被感染难度很大,更长时间看,每个人都会经历一次感染的;接种疫苗和自己防控措施做得好,使得感染推后是可能的。

16.传播非常容易,飞沫,物品接触的间接感染,气溶胶,幼儿机构粪口传播都特别快,但不要担心,无症状是50%以上,完全感受不到就过去了,40%有症状比较轻微,咳嗽、咽痛、头痛、流涕,百分之几十会发烧,发烧也没有很高,中低度,不太超过39度。

17.要保持礼节,如果感染了,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去,跟同学老师保持距离,感染发生后几天内,还是要戴口罩保护别人,是对别人的礼貌勤洗手、消毒液擦拭等,不会保护自己不感染但会推迟感染时间;对疫情防控措施还是要支持配合,是压低疫情冲击的措施。

18.教育部、卫生部还没出对学生校园的相应政策,但会跟社会面一般管理不同的,因为人员密集,会相应制定政策。

19.常备药,感冒和流感的药,减轻症状的药都可以用,止咳药、退烧药(发烧比较高的时候用),其他保健预防的用药对年轻人来说大可不必,多喝水,喝点维生素泡腾片比乱吃药好,保持合理睡眠、好的心态,要快乐,这个也很重要。

20.最后重要的推荐,有疫苗接种程序,一定要去接种。最近会有针对老人的补种,如果有扩大年龄的接种程序推出,推荐大家去。

网友表示:

他们还没捞够?

人家都说了几乎不防感染,也不怕你们知道,第四针是防重症,反正你又没法验证。

他们别推第二针加强针了,你让我去香港打复必泰二价疫苗就好。人生第一次打国产疫苗已经受教育了。

全方位、无死角地抄西方作业,抄都脸都不要了!

看来核酸的钱挣不到了,改挣疫苗的钱了。

接下来是医疗系统崩溃,老百姓跪求封城,白纸革命被唾弃,老共又赢了。

动态清零再坚持三年多好啊!

原来搞的都是非科学的事情,已经有群体免疫了。

也就是说,没钱给大白了,所以现在要发动群众打倒大白。

来了一个加速,大家来预测2023年有多少人会因为武汉肺炎病殁?

瞎整了3年,最后是这么个结果,哈哈哈。

三年封了个寂寞。

90%的中国人- 经过洗脑- 已经相信: – 病毒是死神 – 出门必感染 – 感染必死 现在正在重新洗脑: – 病毒很温柔 – 出门必感染 – 感染很安全。

另外,11月14日举行的2022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会议上,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、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,“我们其实内心非常清楚,最终走出疫情靠的肯定是科技,但是现在生物医药所做的这些贡献,是不是已经提供了充足的一些支撑呢?”,这句话在网络掀起各式讨论,有网友解读“说白了就是依靠新冠药物和新冠疫苗,而不是严格封控和大规模核酸”,更有网友不满讽刺,“靠中药、靠大白、靠党走出疫情!”

%d 博主赞过: